納米是一個極小的長度單位。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億份,每一份就是1納米,這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的八萬分之一。在人類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中,納米材料和技術可以開發出靶向藥、新型電池或更小的芯片,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插上了“隱形的翅膀”。
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獲悉,從2006年“押注”納米技術以來,蘇州工業園區在國內外樹立了“中國納米看蘇州、蘇州納米看園區”的良好口碑。以蘇州工業園區為核心的蘇州市納米新材料集群,更是成功入選國家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
截至目前,蘇州工業園區聚集納米產業相關企業約1400家,產值突破1700億元,已躋身全球五大納米產業集聚區之列。
“押注”納米技術
2006年,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下稱“納米所”)落戶蘇州工業園區,為當地納米產業的發展撒下了希望的種子。
“二十幾年前,蘇州和園區最缺的就是國家級創新平臺?!北藭r在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科技發展局工作的張淑梅表示,為了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園區決定在傳統電子信息制造業、裝備制造業的基礎上探索科技創新,最終決定“押注”納米技術,積極推動納米所扎根在蘇州工業園區。
“不深入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就發現我們‘淘’到寶了?!睆埵缑废蜃C券時報記者介紹,在微觀世界里,納米技術可謂“神通廣大”:在醫療領域,用納米技術可以造出納米級別的藥物載體,從而精準地把藥物送到病變細胞那里,相當于給藥物裝了個導航儀,這就是靶向藥;在能源領域,納米材料能讓電池變得更小、充電更快、續航更久;在電子產業領域,納米技術可以讓芯片集成度更高,讓電子產品更小巧、功能更強大。
2010年,納米產業被蘇州確立為區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同年成立的蘇州納米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納米公司”),則肩負起蘇州工業園區納米產業投資者、建設者、運營者、服務者的多重角色,并按照“總體規劃、分期開發、逐步細化”的理念開發建設蘇州納米城。
此前,國內科研院所的平臺大多只供內部研究人員使用。在張淑梅看來,如果納米所不與產業緊密結合,只是一個純粹的研究機構,將難以發揮其潛在的價值。正是因此,蘇州工業園區與納米所聯合開創了納米加工測試平臺開放共享使用機制,通過設立專項補貼的方式,引導平臺向地方企業開放。
“只有開放,才能帶動產業?!睆埵缑氛f,從企業創新方面來看,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以前由于缺乏先進的納米加工測試設備和技術,創新能力受到限制,平臺開放后,中小企業可以利用平臺的設備和技術資源進行產品研發和創新;從產業協同方面來看,開放納米加工測試平臺促進了科研機構與企業之間的協同創新。“企業可以將市場需求反饋給實驗室,科研人員根據需求開展研究工作。同時,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在企業轉化應用?!?/p>
納微科技董事長江必旺回憶說,創業之初,手握頂級技術和專利,但沒錢買大型設備,納米所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成了公司發展的重要支撐,“每年只用十幾萬元的檢測費,就解決了需要上千萬設備費用才能解決的問題”。
多位受訪者向記者表示,納米所已成為科研院所及中小企業創新孵化的搖籃。
助企跨越“死亡之谷”
納米技術要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必須經歷中試階段。如果成功跨過這一關,企業發展就有望迎來春天。不過,中試被業內視作創業路上的“死亡之谷”。
“算上人力和生產成本,費用有上百萬元。”納米公司副總裁李壽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提到,MEMS(注:微機電系統)傳感器芯片多是非標工藝,中試生產量小,知名芯片制造商通常不愿接受這些訂單,“納米公司希望培養和孵化MEMS傳感器芯片設計企業,既然沒人愿意幫助這些小微企業,我們就另辟蹊徑,錯位發展,自己做生產這個環節”。
2014年,納米公司投資約5億元,建成了國內第一條全開放、商業化運作的6英寸MEMS器件研發、中試和批量化生產平臺,為中小型企業發展提供了必要支撐。張淑梅表示:“在這個平臺上,企業可以對MEMS產品進行小批量試生產,解決了從實驗室到大規模生產之間的技術難題。”
MEMS中試平臺建成后,越來越多企業慕名而來?!捌髽I知道在這里有完善的中試環境,可以降低產品開發的風險。同時,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資機構關注園區的MEMS產業,為產業發展提供了資金支持?!睆埵缑废蛴浾弑硎荆琈EMS中試平臺業務覆蓋全國,目前已服務100多家企業、400多顆產品,成為中國MEMS科技支撐最大的產線。
截至2024年,蘇州工業園區已連續4年被評為中國“MEMS傳感器十大園區名單”的榜首,被稱為“中國MEMS產業第一園”。
試驗階段,有納米所加工平臺;中試階段,有MEMS中試平臺——蘇州工業園區精心打造的這兩大平臺,成為當地納米產業騰飛的雙翼。與其他傳統創業孵化器、產業基地相比,納米城重視搭建產業鏈,目前已自成一個納米產業生態社區,從科技創新、中試、小規模生產、成果轉化、專利運營、產業服務、總部辦公到綜合配套,應有盡有。
高風險的投資,也帶來了豐厚的回報。納米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蘇州工業園區集聚納米產業相關企業約1400家,產值突破1700億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60家,其中蘇州納米城注冊落戶企業超500家,高新技術企業超160家。蘇州納米城連續3年登榜“中國十大集成電路高質量發展優秀園區”,并先后榮獲“國家納米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納米技術國際創新園”等一系列榮譽。
不過度追求短期效益
作為面向未來的前瞻性產業,納米技術投入大,成果產出周期長,且充滿著不確定性。即便像蘇州工業園區這樣擁有政策助力和產業鏈“加持”,當年大家仍然做好了“坐十年冷板凳”的心理準備。
從技術研發方面來看,納米技術涵蓋眾多細分領域,從納米材料的合成到納米器件的制造等,在發展初期,很難確定哪個方向能夠最快取得突破并實現產業化。張淑梅說:“不同的納米材料在實驗室階段都有很好的性能表現,但在實際大規模生產和應用時,難以確定哪種材料最有商業潛力。”
從市場需求方面來看,市場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納米技術產品以及需求量有多大,誰都不清楚。張淑梅舉例說:“雖然納米傳感器在理論上有很多應用場景,但實際市場需求可能受到成本、使用便捷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p>
以納米城一家知名公司為例,該公司從開始創業到成功上市歷經15載。“納米城這么好的配套條件,園區又提供了各種產業扶持,公司仍然花了15年時間才熬出來?!睆埵缑分毖裕{米技術應用及新材料領域沒有像生物醫藥那么明顯的“里程碑”,“需要經過多年的實驗室探索,再迭代到產業化階段,必須經過很長時間的考驗”。從企業處于“幼苗”階段,到高速發展階段,蘇州納米城一直悉心呵護,通過鏈接更多的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讓企業行得穩、走得遠,由“大”到“強”。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國內有些城市在納米產業發展初期過度追求短期效益,盲目投入資金到一些看似熱門但實際技術難度大、市場不成熟的納米項目上,結果由于技術難以突破、市場需求不足等原因遭受挫折。也有城市曾投資建設納米材料生產線,但由于產品質量不穩定、成本過高,最終導致項目失敗。
納米產業發展到現在,還面臨哪些挑戰,有哪些瓶頸亟待突破?
張淑梅向記者表示,目前納米技術的高精度制造仍然面臨挑戰?!袄?,在納米芯片制造過程中,要實現更小的納米尺度下的精確加工和制造,目前的技術還存在一定的誤差率,需要進一步提高制造精度?!?/p>
高端復合型人才短缺,也限制了納米產業發展壯大?!半S著納米產業的發展,對既懂納米技術又懂市場、管理等多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需求越來越大,但目前這類人才的供給還不能滿足需求?!睆埵缑方ㄗh,在高校和職業院校中開設更多與納米技術相關的專業和課程,培養不同層次的納米技術人才。
她同時建議,要繼續加大對納米技術基礎研究的投入,政府和企業要共同出資,支持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納米技術的基礎研究,提高納米技術的整體水平;要加強國際合作,“國內納米產業可以與國際上納米技術先進的國家和地區開展合作,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共同攻克納米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