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量化交易巨頭在印度遭受重大打擊。
據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官網最新發布的臨時命令,知名華爾街做市商和高頻交易機構Jane Street(簡街集團)因操縱市場被勒令臨時市場禁入,將沒收該公司484億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幣40億元)的非法所得。
據印度監管披露,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期間,簡街集團在印度衍生品及現貨市場交易中累計獲利約365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306億元)。另外,印度監管機構在一份長達105頁的臨時禁令中詳細披露了該公司的操縱手法。
對此,簡街集團回應稱,公司對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調查結果存有異議,將繼續與監管機構保持溝通。
印度出手
7月4日,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SEBI)指控簡街集團在印度市場實施“惡意操縱計劃”,要求其上繳484億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幣40億元)的非法所得,并對該公司實施臨時市場禁入。
同時,印度監管還要求簡街在命令發布3個月內或相關合約到期時(以較早者為準)平倉或了結任何未平倉頭寸。
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官網最新發布的105頁臨時禁令坐實了“簡街集體在印度市場暴賺”的相關傳言。
據印度監管披露,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期間,簡街集團在印度衍生品及現貨市場交易中累計獲利約365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306億元)。
禁令要求,在詳細調查完成前,簡街集團旗下實體將被立即限制進入證券市場,并禁止以直接或間接方式買賣或進行其他證券交易。
這起調查的導火索是簡街集團在2024年對Millennium Management及兩名跳槽交易員提起的訴訟。簡街集團指控這些交易員竊取了公司“極具價值、獨特且專有”的交易策略,該策略圍繞印度蓬勃發展的期權市場展開。案件披露的細節促使印度監管展開調查。
監管指控稱,在每周指數期權到期日,簡街集團都會動用大量資金影響成交量相對較低的期貨和現貨市場價格走勢。通過誤導和吸引大量小散投資者進場,簡街集團能夠在流動性更高的指數期權市場中建立規模更大、獲利更高的倉位。
而且據了解調查情況的人士透露,印度監管曾在今年1月警告過簡街集團避免此類交易行為,但調查發現該策略5月份仍在被繼續使用。
對于觸發印度監管禁令一事,簡街集團回應稱,公司對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調查結果存有異議,將繼續與監管機構保持溝通。
簡街集團在聲明中表示:“致力于在我們運營的全球各地區合規經營”。在致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信中,簡街集團稱這些交易旨在管理其期權敞口風險。
“割韭菜”手法曝光
印度監管機構在一份105頁的臨時禁令中詳細披露了簡街集團的操縱手法:先大量買入銀行股指數成份股推高指數,再通過期權做空獲取巨額利潤,僅在2024年1月17日單日便獲利高達8600萬美元,這是其在印度市場最賺錢的一天。
數據顯示,簡街集團當日凈交易價值約5.11億美元,是市場第二大交易者的三倍多,占整個市場交易價值的15%—25%。在8分鐘內,該公司建立了57.2億印度盧比(約6700萬美元)的多頭頭寸。
監管機構指出,簡街集團通過期貨和股票本身做多印度銀行股指數BANKNIFTY,但通過期權建立了規模為多頭7倍的空頭頭寸。
據印度監管披露的數據,簡街集團的操作分為以下三個明確階段:
首先是建倉階段,該公司在短時間內大量買入BANKNIFTY成份股,單方面推高指數超過1%。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表示,簡街集團在高權重成分股上的買方交易規模、時機、配合度和激進性質,支持其行為對指數上漲起到重要作用的推斷。
隨后是套利階段,簡街集團利用推高的股價激進地賣出看漲期權并買入看跌期權,空頭頭寸總計達到87510億印度盧比(超過10億美元)。
最后是獲利階段,從當日11:49至收盤15:30,簡街集團開始“系統性地平倉和拋售”其期貨和股票多頭頭寸。隨著股價下跌,規模更大的期權空頭頭寸價值上升,實現整體盈利。
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認定,簡街集團實施了“故意的、精心策劃的惡意計劃和手段來操縱現金和期貨市場,進而操縱BANKNIFTY指數水平,誘使小投資者以不利和誤導性價格進行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在散戶投資熱潮的推動下,印度成為了全球合約交易量最大的衍生品市場。其中包括,簡街、城堡投資等全球頂流機構紛紛涌入印度市場。在截至2025年3月的5年間,印度期權權利金規模激增了11倍。
印度證券監管機構研究顯示,在截至2024年3月的12個月內,外國基金和本土自營公司累計實現了70億美元的毛利潤。而在截至2024年3月的3年內,印度散戶投資者在期貨與期權交易中虧損高達210億美元。
責編:羅曉霞
排版:劉珺宇
校對:彭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