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FOF發行再次出現“小爆款”,包括此前兩個案例在內,4月以來的FOF“小爆款”現象已有三起。
這里面,既有渠道助推因素,也有行情回暖等因素。在一季度里,新發FOF的數量環比增長166.67%,募集規模更是環比大增1346.12%。截至一季度末,個人養老金Y份額基金總規模首次突破“百億”大關。
自2022年啟動個人養老金制度至今的三年里,業內對個人養老金的廣闊市場和政策支持已是有目共睹。從券商中國記者近日了解的情況來看,個別金融機構的個人養老金業務,在辦理流程和信息系統等方面存在操作瑕疵,出現了“查詢不到退休人員信息、退休人員無法取出個人養老金賬戶余額”等情況。這意味著,相關機構在進行個人養老金數據交互時,工作質量有待提升。
4月三起“小爆款”
根據南方基金4月29日公告,南方穩見3個月持有混合FOF于4月28日成立,募集規模達36.24億元。公告顯示,該FOF募集期間為4月9日至4月24日,獲得了1.32萬戶有效認購。需要指出的是,這已是4月以來出現的第三只FOF“小爆款”。根據招商基金4月23日公告,招商穩健策略優選FOF成立,募集規模為29.70億元,在4月1日至4月18日的募集期間內獲得了1.04萬戶有效認購。
此外,根據前海開源基金4月18日公告,前海開源康悅穩健養老一年持有混合(FOF)成立,募集規模22.59億元,募集期間為3月21日至4月15日,獲1.12萬戶有效認購。數據顯示,前海開源康悅穩健養老一年持有混合(FOF)在過去三年成立的128只養老FOF中規模位居第一名,創下過去三年養老FOF募集新紀錄。
根據公告,在這三只FOF發行過程中,基金公司都進行了自購。南方穩健3個月持有混合FOF方面,南方基金的從業人員認購了2萬份。招商穩健策略優選FOF方面,基金管理人運用1000.16萬元認購了該FOF,且承諾持有3年。前海開源康悅穩健養老一年持有混合(FOF)方面,前海開源基金的從業人員認購該基金88.27萬份,基金管理人運用固有資金認購500.41萬份。
實際上,FOF“小爆款”并不是4月獨有的現象,年內早些時候同樣有過類似現象。比如,富國盈和臻選3個月持有期FOF在今年2月成立時,募集規模高達60億元,募集日期為2月6日至2月19日,獲2.28萬戶有效申購。此外,同樣于年內成立的銀華華豐三個月持有期混合(FOF)、華夏聚益優選三個月持有FOF等產品,募集規模均超10億元。
一季度FOF募集規模環比增長1346.12%
從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情況來看,FOF發行回暖是多方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是行情。根據Wind統計,隨著權益市場回暖,今年一季度288只個人養老FOFY份額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1%。其中,工銀養老2050Y份額一季度業績最好,收益為8.65%。此外,東方紅頤和積極養老目標五年持有Y、嘉實養老2040五年Y、東方紅養老目標日期2045五年持有Y、長信頤年平衡養老(FOF)Y和嘉實養老2050五年Y等5只個人養老金Y份額的一季度收益率,均超過了5%。
根據天相投顧對券商中國記者提供的數據,FOF一季度整體表現最好的是股票FOF,平均漲幅為2.70%。表現最好的普通FOF為中歐匯選混合(FOF-LOF)A,近一年收益率為19.92%;表現最好的養老目標FOF基金為南方養老目標日期2045三年持有混合發起(FOF)Y,近一年收益率為15.49%。
其次是渠道發力。券商中國記者從業內采訪獲悉,4月出現的三只FOF“小爆款”,與銷售渠道發力有密切關系,不少獲得大規模資金申購的FOF,多是以廣發銀行、招商銀行等機構為主要銷售渠道。天相投顧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市場新發FOF基金共計16只,其中普通FOF基金14只,養老目標FOF2只;季度新發FOF數量較上季度增加10只,環比增長166.67%。全市場新發FOF基金募集規模為141.47 億元,較上季度增加131.69億元,環比增長1346.12%。
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共有288只個人養老金Y份額基金,總規模達113.9億元,首度突破百億大關,相比2024年底的91.43億元增加22.47億元,規模增長超20%。相比去年年末,今年一季度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新增了4只,分別是招商和惠養老目標日期2045五年持有、鵬揚平衡養老目標三年持有、南方養老目標日期2050五年持有和中泰福瑞穩健養老目標一年持有。
提現被告知“查不到養老金信息”
公募FOF于2017年面世,隨后在2018年引入養老FOF,在2022年引入低費率的養老FOF-Y份額,疊加2022年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啟動,FOF產品成為提升養老投資效率、豐富市場選擇的重大制度創新安排。從上述數據來看,FOF在養老領域的發展具有較大想象空間。
從券商中國記者長期跟蹤觀察來看,個人養老金投資的發展,主要圍繞市場、政策和技術這三大因素展開。從2022年啟動至今,個人養老金的潛在廣闊市場需求和持續性的政策支持,業內已是有目共睹。但在數據對接、業務辦理等微觀方面的技術實施細節,卻存在有待改進的地方。這些問題瑣屑細微,不易察覺,卻關乎投資者個人利益,是個人養老金投資最終落地的關鍵環節。券商中國記者接觸到的情況,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基金業內一位具有20多年從業經歷的資深公募人士(下稱“公募人士”),此前在一家股份制銀行(下稱“銀行”)開設個人養老金賬戶,并存入存款購買了相關個人養老金產品。該公募人士在2024年底年滿60周歲,從2024年底開始領取退休金。在領取退休金2個月后,即2025年初,他打算取回個人養老金賬戶里面的錢,于是向開戶銀行提交了相關申請。
在提交申請約20天后,開戶銀行完成了相關審核,并回復這位公募人士稱,他不符合提取條件,因為該銀行在相關的養老信息登記系統里,查不到這位公募人士的養老相關信息。銀行建議該公募人士打電話去咨詢人社部,以及他繳納社保所在地區(北京西城區)的社保局電話。公募人士按照此建議,通過電話和線下辦理等方式去咨詢,但均無果。
如此來回后,該公募人士只能再給銀行打電話,銀行客服給出的依然是同樣的建議。該公募人士表示,這些辦法他已經嘗試過了,且前后耗費了不少時間。為此,他與銀行方面進行了進一步溝通,主要有兩點:一是當初存錢的時候,銀行有沒有審核過他的相關信息?如果沒有審核或者審核查不到相關信息,為何當初就貿然接受他的養老金賬戶存款?二是他已在北京領取了兩個月退休養老金,這說明他是符合退休條件的,且是有信息錄入的,為何銀行這邊卻查不到他的相關養老信息?
數據系統有待改善
基于上述陳述,該公募人士對銀行方表示,如果他最終不能提出銀行個人養老金賬戶里面的余額,將訴諸公之于眾的相關途徑尋求幫助。隨后,銀行方調動內部資源,通過多方檢索,最終還是找到了該公募人士的養老金信息,該人士才得以取出賬戶里面的余額。
“這件事前后大約持續了2個月時間,但我并不著急,我知道這筆錢是可以取出來的。”該公募人士稱,他作為基金從業人士了解個人養老金的運作情況。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銀行還是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的態度都很好,只不過他們看到系統顯示的信息也表示沒辦法,很無奈。
“我在想,這種情況雖然在我身邊并不多見,但現在和未來類似的情況恐怕還會出現。不排除有些人遇到這種情況會產生很多聯想,甚至會引發爭吵,畢竟賬戶里面是他們的養老錢。因此,我基于個人的這些經歷,說幾點個人體會,期待能對個人養老金系統的進一步完善有所幫助。”該公募人士稱。
該公募人士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實施,不僅涉及到商業銀行機構,還涉及到人社部等多個部門的協調配合,不同主體對接如此龐大的信息數據,可以說是一項系統工程,難免會有疏漏。“就我這次情況來看,銀行機構的數據系統有待改善。他們在和相關部門進行養老金數據交互時,工作質量有待提升。”
排版:汪云鵬???????
校對: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