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盤,A股高開高走,上證指數收復3300點,深證成指也重回萬點以上,滬深300亦站上3800點。全市場近4900只個股上漲,市場成交呈放大趨勢。
盤面上,可控核聚變、超導概念、稀土永磁、黃金等板塊漲幅居前,休閑食品、石油、銀行、旅游等板塊小幅下挫。
可控核聚變技術不斷突破
可控核聚變概念早間放量直線拉升,板塊指數高開高走大漲近6%,創1個月來新高,半日成交超前一交易日全天成交。
久盛電氣開盤后僅約4分鐘就垂直20%漲停,永鼎股份、合鍛智能、蘭石重裝等也均在5分鐘之內快速漲停。
“五一”假日期間,可控核聚變領域傳來多項技術突破的消息。5月1日,合肥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項目工程總裝工作正式啟動,較原計劃提前兩個月。BEST裝置將在第一代中國人造太陽EAST裝置的基礎上,首次演示聚變能發電,引領燃燒等離子物理研究,為中國聚變能的發展做出前瞻性和開創性貢獻。
此外,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組織(ITER)日前也宣布,已完成反應堆“電磁心臟”——世界最大、最強的脈沖超導電磁體系統的全部組件建造,這是可控核聚變技術領域的一項里程碑式成就。ITER表示,在這一超越地緣政治的國際合作中,中國貢獻至關重要。
作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ITER旨在模擬太陽發光發熱的核聚變過程,探索可控核聚變技術商業化可行性。這一項目由歐盟、中國、日本、韓國、印度、俄羅斯和美國等共同資助。
綜合國際能源署(IEA)及多家市場研究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可控核聚變直接市場規模(含研發、設備制造、工程建設等)預計達300億至500億美元。到2050年,若實現商業化發電,全球聚變能源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萬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超30%。
中信證券表示,近期可控核聚變項目進展迅速,短期實驗堆投資推動相關公司業績增長,中期看好混合堆商業化進展,長期聚變技術將成為終極能源解決方案,建議圍繞核聚變產業鏈關鍵材料及裝置環節進行布局。
稀土永磁景氣度持續提升
稀土永磁概念早間也放量高開高走,板塊指數直線拉升漲逾4%,僅1小時成交就超過前一交易日全天成交。
九菱科技一度沖擊30%漲停。華陽新材則由跌超6%直線拉升,僅用時約11分鐘就強勢漲停,4個交易日第3度封板。西磁科技、奔朗新材、京運通等也紛紛漲停或漲超10%。
據外媒報道,自中國宣布對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后,國際稀土金屬價格在數周內達到了創紀錄的高位。歐洲鏑價已自4月初以來上漲兩倍,達到850美元/公斤;鋱價從965美元/公斤上漲至3000美元/公斤,累計漲幅超210%。
稀土金被稱為“工業維生素”,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戰略資源,被廣泛應用于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軍工等領域。而隨著機器人、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市場對稀土的需求進一步增加。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預測,2025年將成為AI機器人市場的重要轉折點,技術創新、市場力量和新業務領域的推動將使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人形機器人市場也將在2025年逐步放量。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是機器人及工業伺服電機關鍵零部件,伴隨該領域的快速發展,這一領域未來將成為高性能釹鐵硼永磁材料需求的重要增長點。
在行業景氣度快速上升背景下,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大幅增長。中國稀土2025年一季度實現營收7.28億元,同比增長141%,凈利潤7262萬元,同比扭虧為盈。中國稀土表示,扭虧主要原因是稀土市場部分產品價格回升,公司調整了銷售策略,營業收入增加。
北方稀土一季度實現營收92.87億元,同比增長61.19%,凈利潤4.31億元,同比激增727.30%。盛和資源一季度實現營收29.92億元,同比增長3.66%,凈利潤為1.68億元,同比增長178.09%。廣晟有色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727.12萬元,同比扭虧。
國金證券研報表示,下游人形機器人和低空經濟有望持續打開稀土領域新增需求,稀土作為我國定價、全球領先的優勢產業,在當前的大背景下,板塊整體關注度有望顯著提高。
校對:??王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