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4月結束,券商的業績也披露完畢。券商中國記者梳理了全行業的經營情況。
從數據上來看,券商行業“馬太效應”持續強化,頭部券商賺取了行業大部分利潤。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泰海通、招商證券和銀河證券5家頭部券商凈利潤總額超過700億元,占全行業總利潤的比例超過40%。部分中小券商仍然在盈虧線徘徊,有29家券商全年凈利潤不足1億元,其中14家券商2024年虧損。
從利潤貢獻角度來看,自營業務和經紀業務仍然是券商的生命線,“炒股養家”和“靠天吃飯”是大多數券商的核心標簽。從業務結構來看,自營業務、經紀業務、利息凈收入、投行業務、資管業務等五項收入的占比保持平穩,分別為38.6%、28.4%、11.1%、7.8%和5.3%,自營業務繼續占據第一大收入來源。
頭部券商賺取大部分利潤
2024年,資本市場主要指數呈現先抑后揚態勢,上證綜指上漲12.7%,深證成指上漲9.3%,滬深交易所日均股票成交額為1.1萬億元,同比增長20.1%,市場交投活躍度顯著提升。在此背景下,券商行業的整體利潤也出現了明顯的抬升。
根據中證協此前向券商下發的證券公司2024年度經營情況分析,2024年,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4511.7億元,凈利潤1672.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1.2%、21.3%;凈資產收益率為5.5%,同比增長0.7個百分點。
券商中國記者通過券商年報拆解了全行業的具體盈利情況。不過,中證協的統計中一直將資管子公司等單獨列示,記者統計都是以母公司的口徑為準。
東方財富choice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凈利潤超過百億的券商只有5家,分別是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泰海通、招商證券和銀河證券。中信證券2024年實現了217.04億元的凈利潤,在行業遙遙領先,是唯一一家凈利潤過200億的券商。另外四家去年全年凈利潤分別是153.51億元、130.24億元、103.86億元和100.31億元。這5家券商累計利潤總額超過了700億,占全行業的比例超過42%。
與之相對,不少中小券商還在盈虧線邊緣掙扎。有29家券商全年凈利潤不足1億元,其中14家券商2024年虧損。虧損最多的5家券商是德邦證券、瑞信證券(中國)、星展證券(中國)、華金證券、聯儲證券,2024年分別虧損了1.49億元、1.62億元、1.69億元、1.83億元和9.56億元。
自營和經紀業務成“勝負手”
根據中證協的數據,2024年全年,從業務結構來看,自營業務、經紀業務、利息凈收入、投行業務、資管業務等五項收入的占比保持平穩,分別為38.6%、28.4%、11.1%、7.8%和5.3%,自營業務繼續占據第一大收入來源。
記者以“投資收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口徑計算自營業務。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自營業務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國泰海通、華泰證券、中國銀河、中金公司、招商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國信證券、廣發證券和中信建投證券。具體金額上看,排名前5的券商自營業務收入都超過了百億元,分別為263.45億元、147.69億元、145.01億元、115.03億元和101.21億元。
從各家券商年報上來看,自營業務波動一直較大,各家券商也在努力通過豐富投資策略等方式,平抑業務的整體波動性。中信證券就在年報中表示,股票自營業務將立足于多策略的業務平臺,以提高收益的確定性為發展方向,優化風險收益結構,加強投資能力建設,持續穩健發展,為提高公司股東回報做出貢獻。
國泰海通也在年報中表示,堅定向客需驅動的低風險、非方向性業務轉型,夯實一流的交易定價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
券商另一大業務是經紀業務。數據上看,2024年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最高的10家券商分別是中信證券、國泰海通、廣發證券、華泰證券、中國銀河、招商證券、東方財富證券、中信建投、國信證券和平安證券。其中,中信證券以107.13億元的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遙遙領先,緊隨其后的4家券商都超過了60億元。國泰海通是78.43億元,廣發證券是66.50億元,華泰證券是64.47億元,中國銀河是61.89億元,招商證券是61.83億元。
中小券商在經紀業務上展現出了強大的業績爆發力,多家券商增速超過100%,英大證券2024年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1.99億元,暴增915.59%,國開證券、華源證券、麥高證券和華興證券也都實現了100%以上的增速,不過這些公司業務規模都相對較小。
投行業務普遍收縮
2024年,全市場證券公司承銷證券金額103538.13億元,同比下降1.3%,其中,股權融資總額2475.96億元,同比下降72.8%;債券融資總額101062.17億元,同比增長5.5%。經交易所審核通過的并購交易金額751.19億元、同比下降36.8%。
市場的急劇變化,也導致了券商看重的投行業務普遍萎縮。根據中證協的數據,2024年,證券行業共服務76家企業通過IPO登陸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實現融資424.2億元。其中,15家企業登陸科創板,實現融資151.6億元;服務38家企業登陸創業板,實現融資225.8億元;服務23家企業登陸北交所,實現融資46.8億元。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4年,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是中信證券、中金公司、國泰海通、中信建投、華泰證券、東方證券、國信證券、申萬宏源證券、中泰證券和國金證券。具體收入金額分別為41.59億元、30.95億元、29.22億元、24.90億元、20.97億元、11.68億元、10.20億元、9.78億元、9.41億元和9.10億元。
不過,頭部券商的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普遍出現了較大的下滑。其中,中信建投這一數據大幅下滑了48.08%,中信證券下滑了33.91%,中金公司業績相對穩定,僅僅下滑了16.41%,華泰證券則下滑了30.95%。
對于2025年,不少券商表示投行業務仍然可能存在較大壓力。申萬宏源在年報中表示,2025年,投行業務競爭愈加激烈。短期看,IPO和再融資節奏階段性收緊,投行業務收入承壓,長期看無論從經濟復蘇方向還是資本市場改革政策,資本市場都將有望迎來積極變化,并購重組市場活躍度有望持續提升,投行業務將迎來長期高質量發展。
校對:彭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