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板塊火爆復蘇!
今日午后,A股機器人概念股持續拉升,春光智能、倍益康拿下30%漲停,南方精工、祥鑫科技、振江股份、新興裝備、興森科技、瑞芯微、常山北明等股漲停。截至收盤,整個機器人板塊有28只股票漲停或漲幅超過10%。
機器人板塊為何強勢反攻?最新發布的《2025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82.39億元,占全球約50%。與此同時,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更新報告發布,展示Optimus人形機器人試生產線,計劃到2025年底生產數千臺,目標2029—2030年年產百萬臺。長江證券表示,2025—2027年機器人部分垂直場景應用將落地,2028—2030年規模化2B應用加速,2030年2C市場開始爆發。
大爆發
今天,機器人板塊迎來超級大爆發。整個板塊指數午后一度上漲近3.5%,個股更是出現漲停潮。截至收盤,春光智能、倍益康皆30%漲停,光大同創、大葉股份、韋光精密等大漲超15%,振江股份、新興裝備、興森科技、瑞芯微、常山北明等股漲停。
消息面上,一方面,《2025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25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82.39億元,占全球約50%;另一方面,自主研發類人形機器人進入洗衣機工廠,負責機器運維、設備檢測和貨物搬運等任務,標志著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深圳“機器人谷”的崛起,進一步推動了機器人產業的集聚發展,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創新,形成產學研一體化格局。全球首場機器人格斗賽的籌備和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的制定,均顯示出機器人產業的多元化和規范化發展趨勢。
在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更新報告中,該公司首次向外界展示了Optimus人形機器人試生產線。特斯拉表示,Optimus的生產時間表保持不變,公司正朝著盡快生產出能夠完成有用工作的首批人形機器人的目標邁進。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分享了Optimus項目的最新進展:“我們在Optimus項目上取得了良好進展。我們預計到今年年底,將有數千臺Optimus機器人在特斯拉工廠中投入使用。我們還計劃以比歷史上任何產品都更快的速度擴大Optimus的生產規模,目標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達到每年生產數百萬臺。我有信心在不到五年,甚至可能在四年的時間內實現每年生產100萬臺的目標。”
潛力究竟有多大?
長江證券表示,2025—2027年部分垂直場景應用將落地,2028—2030年規模化2B應用加速,2030年2C市場開始爆發。國信證券也表示,Optimus人形機器人試生產線進展順利,預計2029—2030年達到百萬臺產量,國產機器人加速迭代,2025年或為行業爆發起點,機器人產業在未來的投資潛力巨大。
Figure AI執行長預測,人形機器人未來銷量可能達數十億臺,潛藏萬億美元的市場潛力。政府與資本也高度關注此領域,將其視為繼大模型后的下一個AI產業熱點。根據高盛預測,2035年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1540億美元,甚至有專家認為將達到一兆級別。
不過,目前對于機器人的發展路徑依然存有分歧。Fortune《財富》中文網指出,全球在人形機器人技術創新上出現明顯分歧,一方面充滿期待,另一方面又面對技術與倫理的質疑。目前,市場上的智能機器人(Embodied AI)主要分為“人形”與“非人形”兩大路線,代表著截然不同的技術哲學與商業發展策略。
盡管人形機器人象征技術高峰,但目前成本高、場景模糊、實用性不足仍為主要挑戰,落地應用面臨重重阻礙。因此,一度被業內評論為“看似高階卻難以商業化”。日本曾領跑人形機器人研發,但最終因成本與應用瓶頸收場,轉向工業機器人,為全球提供了一段值得參考的歷史軌跡。
責編:戰術恒
排版:王璐璐
校對:劉榕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