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基協披露的數據,截至2025年3月底,我國境內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資格的資產管理機構15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32.22萬億元,整體規模較2月末下滑約98.04億元。
分類來看,股票基金與混合基金受新發市場火熱影響,份額環比增長;QDII份額亦環比增長超3%,主要系資金借道ETF“加購”港股。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債券市場在3月仍未恢復上漲趨勢,但在發行端仍爆款頻現,有公募人士指出,本輪債市調整是2022年底以來最大的一輪調整,調整過后部分債券資產的配置價值顯現,也出現較多的交易機會。
權益型基金份額凈增長
具體來看,封閉式基金資產凈值合計為3.79萬億元,開放式基金資產凈值合計為28.43萬億元。開放式基金中,包括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基金、QDII基金等五大類,截至2025年3月底,上述五類基金規模分別為4.47萬億元、3.58萬億元、6.42萬億元、13.33萬億元和6357.3億元。
數量方面,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分別增長了67只和25只,這主要得益于3月份新發市場的回暖。
數據顯示,以基金成立日統計,3月新成立基金數量和發行總份額均創年內新高。其中,3月公募新成立基金總數為135只,較2月增長145.45%,3月發行總份額達1009.26億份,較2月增長53.42%。
其中權益類基金迎來發行高峰,權益類基金(股票型+混合型)成立99只,合計發行份額為496.54億份,占比近50%。其中,股票型基金共成立74只,較2月增長124.24%,數量更是創下單月歷史新高。
3月份,上證指數上漲0.45%,深指下跌1.01%,受行情影響,股票基金整體凈值微降0.41%,而混合基金凈值增長1.42%。
債券基金再度吸金
年內,在權益市場延續去年漲幅之際,連續多個季度的債基牛市戛然而止,今年1月和2月,兩個月內債基規模下降近5000億元。
但步入3月份,債基行情下行趨勢暫緩,份額與凈值環比增約1%。
在權益市場震蕩之際,債基在發行端再度吸金。3月內,發行規模居前的均為債券型基金,共成立18只產品。其中,施羅德添源純債A、大成景蘇利率債A、宏利悅利利率債A發行成立規模均近60億元。緊隨其后的是金鷹同業存單指數7天持有、宏利同業存單指數7天持有,首發規模均超過50億元。
此外,南方澤享穩健添利A、華泰柏瑞錦華A、興銀鑫裕豐六個月持有A等發行規模均超20億元。
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固收部總監李維康表示:“本輪債市調整是2022年底以來最大的一輪調整,調整過后部分債券資產的配置價值顯現,也出現較多的交易機會”。在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看來,近期債市雖有波動,但在降低實體融資成本的訴求下,全年債市行情仍被看好,尤其是債市調整后性價比又開始凸顯,投資者對固收產品配置需求增加,尤其是銀行、保險等機構投資者占比更高。
富榮基金經理龔克寒在一季報中表示,展望2025年二季度,在當前宏觀政策積極托舉下,經濟基本面有望保持穩定與平衡,但仍然面臨內需偏弱、海外關稅等內外部挑戰。龔克寒認為,總體而言,從當前基本面以及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的必要性來看,債券市場風險可控,低利率環境下債券市場波動或有所加大,機構交易行為亦可能加劇波動,流動性環境、貨幣政策的預期及落地節奏,或對債券市場形成階段性擾動。
貨基、QDII基金規模漲跌互現
3月,貨幣基金近一月年化收益率1.43%,較上月環比有所下降,主要受3月資金市場利率除月末受跨季因素影響上漲明顯外,其余時間整體均處于橫盤窄幅震蕩走勢,并未出現較大上漲趨勢,疊加3月國債等低風險類債券整體表現不佳,共同使得3月貨幣基金的近1月年化收益率承壓下行,同時近3月、近6月和近1年年化收益率較上月環比也均小幅回落。
因此,截至3月底,貨幣基金的規模為13.33萬億元,與2月底的13.47萬億元相比小幅下降1478億元,規模與凈值均環比下降1%。
QDII基金總規模在3月也實現3.57%的增長,主要得益于資金大量涌入相關ETF。截至3月底,QDII基金規模為6357億元,與2月底的6318億元相比增長39億元。
3月份,南下資金凈買入港股1602億港元,創2021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凈買入,同時也是2016年底深港通開通以來歷史第二大月度凈買入(2021年1月凈買入3106億港元),因此,多只投向港股的ETF獲得資金踴躍買入,富國中證港股通互聯網在一季度內份額增超148億份,工銀國證港股通科技ETF、景順長城中證港股通科技ETF等份額也增超50億份。
排版:王璐璐
校對:陶謙???